找到相关内容8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殊师利菩萨本愿研究

    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大正26.337  弥勒菩萨说,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30.279  唐 澄观撰大方广华严经大正35.503  宋 释非浊集三宝感应要略录大正51.826  唐 玄奘译,...台北:法尔1992.7  继梦法师《华严经净行品剖裂玄义》新店市:圆明1993.1  释如石《菩提道灯抉微》台北:法鼓文化1997.6  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台北:福智之声1998.8  唐 玄奘...

    黄靖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662196.html
  • 月霞法师倡导僧伽教育(1)

    工程最巨、贡献最大的是他负责编印了唐代清凉国师所著的《大方广佛华经疏钞》。  《大方广佛华经疏钞》是清凉国师所撰的关于八十卷《华严经》的注释书,为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和《大方广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的...因此可以说,他五十余年弘法活动的时间,约有一半是在讲演佛经中度过的。他所讲的六十余次经论中,绝大多数是《华严经》或华严经、钞。其中主要有四十《华严》、六十《华严》、八十《华严、八十《华严》、《华严悬谈...

    觉 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4462838.html
  • 文殊应体 清凉真容——记塔院寺清凉国师澄观行实并图像碑

    三月开始潜心造疏,至贞元三年(787)十二月绝笔,历时4年,写成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六十卷。贞元十五年(799)四月,唐德宗生日,诏人内殿讲经,据说“以妙法清凉帝心”,遂赐号“清凉法师”,礼为“教授和尚”。后参与般若三藏译的天竺乌荼国所进《华严经》。元和五年(810),唐宪宗加号“大统清凉国师”,并敕有司铸金印。澄观法师一生著述甚多,传说有300余卷。主要有《华严经》、《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、《贞元...

    高明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368413.html
  • 文殊应体 清凉真容——记塔院寺清凉国师澄观行实并图像碑

    4年,写成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六十卷。贞元十五年(799)四月,唐德宗生日,诏人内殿讲经,据说“以妙法清凉帝心”,遂赐号“清凉法师”,礼为“教授和尚”。后参与般若三藏译的天竺乌荼国所进《华严经》。元和五年(810),唐宪宗加号“大统清凉国师”,并敕有司铸金印。澄观法师一生著述甚多,传说有300余卷。主要有《华严经》、《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、《贞元经疏》、《华严法界玄镜》、《华严经略策》、《新译七处...

    高明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969487.html
  • 敦煌与五台山——文殊信仰的互动

    后遍游名山,旁求密藏,后住大华严寺,居五台山长达十五年,人称清凉澄观,著《华严经》等一百余卷。在他的《大方广华严经·诸菩萨住处品》中,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论述:  “清凉山,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,于...缘起了。[NextPage]  二、文殊信仰的兴盛:以五台山为中心  竺法护之后,大乘菩萨乘思想经过其门人宣弘,影响越来越大。至东晋时,文殊信仰最重要的一部经典《大方广华严经》由佛驮跋陀罗译出,文殊...

    冯永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4680799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六)A

    大方广华严经』卷三(大正三五·五二三下──五二四上)说:  「大唐永隆元年中,天竺三藏地婆诃罗,此云日照,于西京大原寺,译出入法界品内两处脱文。一、从摩耶夫人后,至弥勒菩萨前,中间天主光等十善知识...的别部。这是「秘密大乘佛法」时代所纂集的,表示了「华严法门」的蜕化。  『肇论』(大正四五·一五五下)。  『大方广华严经』卷三(大正三五·五二四上)。  『华严经探玄记』卷一(大正三五·一二三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340891.html
  • 空与太极--略论明代蕅益大师所著《周易禅解》

    在佛教研究上的渊博,几乎各种大乘经论,无不通达。他的主要著作除了《周易禅解》之外,还有《十不二门指要钞》、《大方广华严经》、《大乘起信论裂网疏》、《阅藏知津》、《大乘止观释要》、《阿弥陀经要解》、...名为同相。约不变随缘,真如即生灭故,名为异相。故上文云:二门展转不相离也。”[1]   此外,他在《大方广华严经》中也运用到同样的观念,他说:   “知生佛同源,则能净故。随缘不变之性,诸佛本...

    游祥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351876.html
  • 宗密的禅教会通论

    ,故非心境界。……即体之用,故问之以知;即用之体,故答以性净。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。若能虚己而会,便契佛境。”(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一五,《大正藏》卷三五)“无心忘照,任运寂知。”(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五五)又云:“即体之用名知,即用之体为寂。如即灯之时即是光,即光之时即是灯,灯为体,光为用,无二而二也。知之一字,众妙之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365004.html
  • 澄观的佛性思想

    他才始住五台山大华严寺,专弘《华严》(注4),四十七岁的时候,他才开始为《八十华严》撰写《大方广华严经》。   自廿九岁左右他从法诜学《华严》算起,到四十七岁开始撰写《大方广华严经》为止,...rdquo;的内涵,当然这不是他首创的作法,只不过他把这一项特色表现得十分明显。   《华严经》:“佛性则具七义:一真,二实,三善,四常,五乐,六我,七清净。生、之性本不殊,况佛果,果岂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465964.html
  • 宗密论“圆觉”

    用之体,故答以性净。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。若能虚己而会,便契佛境。”(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一五,《大正藏》卷三五)“无心忘照,任运寂知。”(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五五)又云:“即体之用名知,即用之体为寂。如即灯之时即是光,即光之时即是灯,灯为体,光为用,无二而二也。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。”(《大方广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卷三四,《大正藏》卷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571335.html